首页 静静的顿河 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五十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五十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…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,四部分别于1928年、1929年、1933年和1940年出版,前后历时14年。
《静静的顿河》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,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——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、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。主人公格里高利,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,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,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,他既是英雄,又是受难者,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——勇敢、正直、不畏强暴,而同时,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,在历史急变的关头,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。作者用悲剧手段,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,从格里高利身上,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。
《静静的顿河》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、痛苦和流血,走向社会主义。《静静的顿河》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,在不到五年内,格里高利一会儿投入红军,一会儿倒向白军,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,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。肖洛霍夫因《静静的顿河》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。

此夜,星光昏黄,夜色惨白,在这个塞满死囚的小杂货店里,人们几乎没有睡觉,简短的话语声没有了。气闷和惶恐使人们喘不过气来。

从傍晚就有一个赤卫军战士要求到院子里去:

“开开门,同志!我要出去吹吹风,要去厕所!……”他头发乱蓬蓬的,光着脚,穿着一件没有系进裤腰里去的棉布衬衣,黑脸紧贴在锁孔上站在那里,不断地重复说:“开开呀,同志!”

“狼才是你的同志!”一个哥萨克看守终于回答说。

“开开呀,老兄!”哀求的人改变了称呼。

看守放下步枪,谛听了一阵夜间觅食的野鸭在黑暗中煽动翅膀的声音,抽了一根烟卷,然后把嘴唇贴到锁孔上说:

“你就在裤子里撒吧,宝贝儿。一夜的工夫你的裤子也穿不破,天亮了,你就是穿着尿湿的裤子去上天堂也会放你进去的……”

“我们全完啦!……”这个赤卫军战士离开门口时绝望地说道。

大家肩并肩地坐着。波乔尔科夫坐在角落里,把口袋倒空,一面狠狠地骂着,低声嘟囔着,一面在撕一堆钞票。把钱撕完以后,脱掉鞋袜,摇晃着躺在旁边的克里沃什雷科夫的肩膀,说道:

“很清楚——我们上当受骗了,真够饭桶的啦!……太窝囊了,米哈伊尔!从前,小孩子的时候,我拿着父亲老掉牙的猎枪到顿河对岸去打猎,我在树林里走啊,走啊,那树林就象绿色的大幕……来到小湖边,正有一群野鸭。我却一只也没有打中,真窝心,窝心得我简直要哭出来。现在,又是窝心得很——失算了:如果早三天从罗斯托夫撤出来——就不会在这里等死啦,就可以把所有的反革命分子都打得落花流水!”

克里沃什雷科夫痛苦地龇着牙,在黑暗里笑着说:

“见他们的鬼吧,让他们屠杀好了!死——现在并不可怕……‘我只怕一件事儿,在来世——我们已经互不相识……’菲加,咱们在阴世间再见面时就成了陌生人了……这太可怕啦……”

“去你的吧!”波乔尔科夫把自己的两只热辣辣的大手巴掌放在身边的人的肩膀上,气恼地说:“问题不在这里……”

拉古京正在对一个人讲自己的故乡,讲祖父嫌他脑袋长得扁长,叫他“鞋掌脑瓜”,又讲这位祖父捉到他在别人瓜地偷瓜,用鞭子抽他。

这一夜,大家天南海北,无所不谈,却又都是东拉西扯,互不联贯。

本丘克坐在靠门口的地方,他用嘴唇q疵吸着从门缝里透进来的凉风。他玩味着过去的生活,偶尔想起了母亲,立刻就象被烧红的针扎了一下似的,他便竭力驱除这股怀念慈母的思绪,转而去追忆安娜,去想不久前的日子……这使他感到恬静、幸福,心情轻松。死的念头并不很使他害怕。他也并象往常那样,一想到他的生命将被夺去,就觉得脊椎骨在莫名其妙地战栗。他准备去死,就象走过艰难困苦、漫长的道路以后,已经非常疲倦,浑身酸痛,再也不会有什么东西能使他动心了,他准备去享受并不愉快的休息?

离他不远的地方,有几个人在快活而又伤感地谈论女人,谈论爱情,谈论每个女人在他们心里留下的或大或小的欢乐。

人们在说自己的家庭、父母、亲属……谈论今年的庄稼长势很好:小麦地里已经可以藏住乌鸦了。在叹惜喝不到伏特加和失去了自由,在责骂波乔尔科夫。但是很多人已经昏昏欲睡——身神俱瘁的人们有的躺着,有的坐着,有的站着就睡着了。

天快亮的时候,有个人——也不知道是醒着呢,还是在做梦——号陶大哭起来;从小就不知道眼泪咸味的粗笨的成年人号哭起来,简直是太可怕啦。哭声立刻惊破了昏睡的寂静,有几个人同时叫骂起来:

“住声,该死的东西!”“简直象老娘儿们!——号啕大哭。”

“打掉你的牙——住声!……”

“流起眼泪来啦,只有你是有家的人!……”

“人家都在这儿睡觉哪!可是这家伙……良心叫狗吃啦!”那个哭泣的人,抽搭着,擤着鼻涕,安静了下来。重又是一片死寂。各个角落里都闪着烟卷的火亮,但是人们却都一声不响。空气里散发着男人的汗臭味、挤在一起的强健的身体的气味、纸烟的烟味和象新鲜的家酿啤酒似的夜露气味。村子里的公鸡打鸣儿了。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和铁器的叮当声。

“什么人?”一个看守低声问道。

远处传来几声咳嗽,一个年轻人的快活的声音回答说:“自己人。我们是去给波乔尔科夫一伙挖坟的。”小杂货店里的人立刻都动起来了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五十二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...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五十一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...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四十九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...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四十八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...

《静静的顿河》:第四十七章

《静静的顿河》(俄文:Тихий Дон)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·亚历山大维奇·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,小说构思于1926年...

发表回复

返回顶部